廢墟中的生命力,是歇斯底里之后的反擊,是不可抗拒的力量,是給予的重生。
廢墟有一種形式美,把撥離大地的美轉(zhuǎn)化為皈附大地的美,再過多少年,它還會化為泥土,完全融入大地。將融未融的階段,便是廢墟,沒有黃葉就沒有秋天,廢墟就是建筑的黃葉。——余秋雨《廢墟》
在鋼筋混泥土的從林里,耳邊是無境的車水馬龍,城市夜晚的霓虹閃閃爍爍,商品琳瑯滿目,人們都行色匆匆,我們赿來赿孤獨,穿梭在鋼筋水泥中,被城市的匆忙驅(qū)逐著。不停地往前走的都市人,駐足欣賞生活和自然,早已成為一種奢望。我們總想換一種生活方式,或者遇見另一種風(fēng)景,來帶給我們安全感和幸福感。
廢墟之上,物有新生。廢墟滿足了我們的懷舊感,以及對另一個不一樣世界的探索、獵奇,廢墟讓我們更敬畏自然、敬畏生命,于廢墟中照見自我。
為什么斷壁殘垣是美的,因為在興衰面前,個人的感受會變得平淡一些,其實可能人內(nèi)心深處都有一個廢墟。
疫情三年,處于廢墟之中的我們,開始建立一些新的小小的棲息地,懷抱溫柔的燭光的微小希望,沒有一條通向未來的康莊大道,但我們或迂回前進,或攀障而行,不管天翻地覆,我們都將繼續(xù)生活。